163am银河线路

  • 收藏本站
  • English
  • 首页
  • 163am银河线路
    • 返回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返回
      • 学院党委
      • 学院专门委员会
      • 系所中心
      • 科研附属机构
  • 党建思政
  • 师资队伍
    • 返回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工程师
    • 行政人员
  • 人才培养
    • 返回
    • 本科生教育
      • 返回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课程设置
      • 通知公告
    • 研究生教育
      • 返回
      • 专业介绍
      • 培养与管理
      • 研究生招生
      • 通知公告
  • 科学研究
    • 返回
    • 科研动态
    • 学术交流
    • 实验中心
      • 返回
      •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科研成果
  • 学院风采
    • 返回
    • 综合新闻
    • 学生园地
    • 榜样风采
  • 办事指南
    • 返回
    • 人事事务
    • 学院事务
    • 科研事务
    • 教学教务
    • 学工事务
  • 校友天地
  • 首页

    HOME

  • 163am银河线路

    ABOUT US

    1. 学院简介
    2. 现任领导
    3. 组织机构
  • 党建思政

    PARTY

  • 师资队伍

    TEACHERS

    1. 教授
    2. 副教授
    3. 讲师
    4. 工程师
    5. 行政人员
  • 人才培养

    TEACHING

    1. 本科生教育
    2. 研究生教育
  • 科学研究

    RESEARCH

    1. 科研动态
    2. 学术交流
    3. 实验中心
    4. 科研成果
  • 学院风采

    DEMEANOUR

    1. 综合新闻
    2. 学生园地
    3. 榜样风采
  • 办事指南

    GUIDE TO

    1. 人事事务
    2. 学院事务
    3. 科研事务
    4. 教学教务
    5. 学工事务
  • 校友天地

    ALUMNI

  • 校园风采
  • 校园风采
  • 校园风采
  • 校园风采
  • 校园风采

校友天地

校友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天地  -  正文

华中大163am银河线路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晓静:科学是一项伟大的冒险

作者:    时间:2021-08-27     浏览:

她是一位“逆行者”,逆“孔雀东南飞”之势从鱼米之乡来到祖国大西北长期坚守在从事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逆蔽日沙尘暴之风从事荒漠扩展预测和防治研究,每一次逆行和探索,展现的是一位学者挑战科学难题的不懈追求和“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家国担当!

她就是163am银河线路163am银河线路优秀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力学家、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郑晓静!

郑晓静,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原籍贯浙江乐清。1982年、1984年先后在华中工学院力学系(现163am银河线路163am银河线路)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7年11月在兰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先后在美国Kentucky大学、Clarkson大学和Delaware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2年起任兰州大学教授。1995年任力学学科博士生导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2010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工程学部)院士。1996年3月至2012年7月,历任兰州大学科研处处长,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12年6月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17年1月~2019年1月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校党委书记。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咨询委员会委员、《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共同主编、《固体力学学报》和《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主编、“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及“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从武汉高中毕业即上山下乡,以知青身份参加高考,念完硕士后放弃上海的工作机会远赴兰州,扎根西北从事科研一干就是30年……无论在谁听来,都是波折、艰苦的经历,却在她不急不躁的讲述中,让人体会到了食苦如饴的淡泊力量。

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质管理中心、中国银行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报告会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讲述了自己倾心学术、心无旁骛,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人生历程。

郑晓静坦言,当初放弃优越的条件,远赴西部科研,就是想解决一个没有解决的科学问题。

当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希望将飞机做得轻一点。那么,壁板就要薄一些,但强度又要好。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方程求解,刻划出板变形的形状和程度。

这个问题解决后的1987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伟长先生亲自到兰州主持郑晓静的博士论文答辩。中国力学学会还推荐她获得中国首届青年科技奖。

郑晓静这样概括自己当年从南方武汉远赴兰州“朦朦胧胧的心愿所向”——“科学是一项伟大的冒险,是值得花费一生的伟大事业……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可以使人精彩度过一生。因为其中总是充满着新鲜,引起你的好奇心,并不断给你惊喜。”

做完这个课题,郑晓静放弃了回武汉的机会,应兰州大学邀请留下任教。在这里,她又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这次的研究偏向物理学方面——超导材料、热点材料等功能材料的性能和行为研究。2008年5月12日,郑晓静50岁生日,IEEE杂志授予她最佳贡献论文奖。IEEE杂志一年有900多篇文章,他们会选出其中一篇,认为比较完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给予这一奖项,“这是这个奖第一次授给了中国人”。

“轻车熟路就这样做下去,其实也是挺好的一件事情。”但郑晓静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冒一次险——“我国的沙漠及荒漠化面积已占世界第三位,沙漠化、沙尘暴直接危害着中国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存质量。”郑晓静的研究,就是要预测荒漠化的速度。

今年12月,郑晓静被邀请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大会上做特邀报告。报告引起了办会者深厚兴趣,在网页上发出了专题报道——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郑晓静,发现了用于绿色沙丘场形成的数学模型,能给沙漠化的村庄在防护上提出更好的战略决策……这一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以小的代价来实现这类防护。

3次科研选择,横跨3个领域,唯一不变的是她的选择都与国家需要、人民需求紧密相连。

“我们的一些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学校里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孤独,这可以理解,因为你们还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但郑晓静希望同学们在接受了高等教育、走向社会的时候,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变化,都要迅速做出积极应对,并且展开改革创新活动。郑晓静告诉同学们,做科研打好基础很重要。同时,也要立足科学前沿,主动融入祖国的发展与需求。

“如果说,我们今天改革的成本是由在座各位承担的话,那么几年后改革的红利也是在座各位能够分享到的。”郑晓静说。(文/中国青年报,略有修改)

上一篇:163am银河线路2名校友当选为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一篇:世界航天奖获得者,华中大163am银河线路校友,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佐治亚理工学院 华盛顿大学

163am银河线路(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163am银河线路南五楼205室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540185

学院邮箱:hustAE@126.com